服务热线:15510576400 注册 / 登录 欢迎访问中医药传承网!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典故医史

动静相宜,和谐增寿

发布时间:2021-11-16 09:08:48

(五)董奉养生智慧五:动静相宜,和谐增寿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这是《吕氏春秋?尽数》所提出的概念。儒家讲到了动,但怎么动,动到什么程度呢?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精神内守。道家讲到了静,但没有讲静到什么程度。董奉则主张“动”“静”结合。在“失约治病”的故事里,董奉故意失约,使患心脏病的王先生在教学之余连续数日步行往返杏林园等候董奉治病,这就是董奉为了治好王先生的病所使的一招,动静结合治胸痹。董奉还每天坚持练气功。他之所以选择雄奇险秀的庐山山南星子的一片林子隐居,图的也是清净。在山南草堂之后的山岩上有一块董奉打坐练功的石头被磨得光可照人,称为石镜。

1.以静养生的方法之一———气功所谓气功,无论是在原始道教还是神仙道教,实际上是一种静功,或者说是心功。修静功的目的是消除一切烦恼累赘,使人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回归自然而然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的境界。婴儿时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阶段,静功就是要让人回到婴儿阶段,就是要从“不自然”的现在回归到“自然”的过去之中,因此,这就要求把“静功”或者“心功”作为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的功夫去修炼。以静养生、静中有动、动中求静是气功养生的真谛。所强调的是性命双修,内外双修。如葛洪所讲:“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心静而气动,气动借助于心静。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体内精气的消耗,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人的寿命,使人静止到婴儿无杂念、无欲求的状态。作为一个生命体,不可能没有消耗,但气功中入静的闭思是预定的练功时间之内进行的。

2.运动保健的最好方式———步行

动是生命的本能,也是生存的需要。道教主静,是基于人类的动多于静造成不平衡而提出来的。老子在解释“清净”时候指出,天地万物与人都处在运动不息的状态中,故此,老子告诫人们:“重为轻根,静为躁(动)君”,以静制动,“一张一弛”。“静以养神,动以炼形,能动能静,可以养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动”的内容非常丰富,生产劳动、家务劳动、社会活动、娱乐活动等等都是“动”,对健康都是有益的,但是这些“动”还是有偏颇的一面,不能完全代替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保健运动。因为保健运动是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及爱好,与娱乐融为一体,是有针对性的以调节人的形体为主的一种独特运动。在诊治王先生的心脏病中,董奉接连失约让王先生每天步行十来华里,所运用的就是步行运动疗法。现代研究证明,对于冠心病患者,散步对疾病的康复极为有利。一方面,步行能消耗多余的脂肪和能量,另一方面,步行在让下肢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脏病患者心肌供血不足状态,促进功能的恢复和改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先生每次步行到杏林园都是由他的学生陪同,在傍晚时分边聊、边观赏沿途的自然美景,这样心情愉快,步行速度适中,而且有人陪伴照顾,可谓是“心悦而动”,效果倍增。步行是所有运动保健中最好的方式。民间就有“百练不如一走”的说法。适度的步行可以越走越健康,特别是平常用脑多、体力活动少的人效果更明显。大脑占人体重的3%,脑力劳动者大脑所消耗的能量占机体消耗的1/4左右,大脑自身不能储存能量,消耗能量靠血液循环输送的糖原(葡萄糖)提供。脑力劳动者久坐不动,血液循环缓慢,大脑得不到充分的血氧和能量供应,致使脑细胞超负荷运行,故而容易产生头昏脑涨、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长期如此可导致脑血管及神经传导系统的病变。一旦出现问题,光靠吃药进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步行有益健康,如果能赤脚行走效果更好。足底有66个穴位,汇集了人体的六条经脉。《黄帝内经》指出,足部六经的“根”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且解释道:“根者,本也,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皆通过经络运行,分别与手三阴、手三阳经络相通,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气血运行。人体的各部位器官在足底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部位,通过按摩相对应的部位可以调整器官功能的状态。赤脚走路还能释放导致人体衰老的“静电”,因此,赤脚步行锻炼好处多多。(六)董奉养生智慧六:内有一妪,相守延年董奉活了110多岁的高寿,他在40岁以前并未婚配。据葛洪《神仙传》所载,一直到了庐山开辟杏林园之后,董奉才娶了县令的堂妹屈小姐为妻。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并不主张禁欲,更不忌讳娶妻。只是在这之前,由于董奉人生旅途颠簸坎坷,未来得及娶妻婚配,建立家室。道教还认为,夫妻恩爱和睦能促进人的健康长寿。这一观点主要源自天地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的交合调和而生成理论,故男女之间的阴阳交合既是繁衍生命的神圣职责,也是阴阳关系和合、生命关系和合的必然需要。

1.长寿之道———修房中术,节欲保精道家的养生术中强调修房中术,目的是“养精蓄锐”,避免精血过于流失,面对色欲的诱惑,不至于纵欲过度,以致未老先衰。道家自有一整套房中术的修炼方法。在我国古代,一夫多妻是合法的。有权有势、财大气粗的人皆以多妻为荣。但是董奉就反对“一夫多妻制”,这既可能与他的政治、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的思想观念有关,也与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葛洪的《神仙传》中有董奉终身取一妻的记载:“县令亲故家有女,为精邪所魅,百不能治,以语君异:若能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君异然之,即召得一白鼍,长丈六尺,陆行诣病者门,君异使侍者斩之,女病即愈。遂以女妻之,久无儿息。君异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余岁。”这段文字指出,董奉终身只娶一妻,且其妻并无生育,“乃乞一女养之”以便解决“君异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之难。自汉末即董奉所处的那个年代以后,一些方士曲解了老子“阴阳交合”和“负阴抱阳”的理论,宣扬男子“负阴”,就是与多位女子行房事获取阴精,可延年益寿,不谈多位女子“抱”一位男“阳”所损阳气的后果。中国自古就重视子嗣,注重传宗接代,传统文化中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董奉之妻屈氏终身未育,续娶纳妾本是情理中事,但董奉并未再娶,难道是没有条件吗?不然。在“杏丽胡君”的故事里,丁县令之妾面生恶疮且经年不孕遭“休妻”,被送回娘家修水。娘家人将病得“奄奄一息”的女儿送至杏林草堂,求董奉准其长期在此治疗,其意何在,不可言表。然而,董奉将胡君调理得“面若桃花,肤若凝脂,体态轻盈,状若天仙”。面对唾手可得的佳丽,董奉不为色相所迷,不为传嗣所动,仍让丁县令惊喜迎回,并于次年为丁县令生了一对龙凤胎。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多女侍一夫在董奉看来不仅有违道德,更有损于婚姻家庭生活之和谐。美满和睦的婚姻关系是容不得第三者的。夫妻感情的纯洁与忠诚对于双方身心健康非常有益,而复杂的家庭环境关系则会导致心态失衡,耗费精力,妨碍健康。

第二,性生活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符合“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对于40多岁才结婚的董奉来讲,因“杏丽胡君”与之邂逅已是结婚多年后的事了。换句话说,其妻不育要纳妾应是婚后几年内的事了。对于50多岁的男人来说,人的各种生理器官和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黄帝内经》讲:“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精通道家理论和医学理论的董奉更加知道“养精蓄锐”、适度驾驭神气对养生之重要。过度损精耗神,就会造成精元丧失,又何来能年逾110多岁高寿呢?

道教关于药膳补益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养生保健体系,也有一套独特的药膳补益方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了“药食同源”的思想,认为五脏与五味相通,药膳五味可以治五脏疾病:“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泻之,禁当风。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甘泻之,禁温食、厚衣。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肺苦气上逆息者,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泻之。禁无寒饮食、寒衣。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膝理,润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结之,用咸泻之,无犯悴焕,无热衣、温食。”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主要是要了解个人的体质状况和食物中的基本成分。如蔬菜、瓜果、鱼类、肉类等食品,就其属性来说,有寒、热、温、凉、平之不同,从维持人体机能盛衰的角度又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壮阳四种功能。

(1)不同属性的食物

●热性食物调味品:辣椒、胡椒、肉桂、咖喱粉。果品:樱桃、榴莲。

●温性食物谷类:糯米、高粱、黑米、西米。调味品:葱、生姜、大蒜、花椒、芥末、八角、醋、红糖、孜然、茴香、植物油、香花菜、草果、胡葱、石碱。蔬菜:韭菜、蒜薹、青蒜、洋葱、雪里红、茴香苗、香菜、南瓜、地笋、甘薯、魔芋、白萝卜(熟)、藕(熟)、香椿头。鱼肉:羊肉、牛肉、狗肉、鸡肉、火腿、蚕蛹、海虾、河虾、鳝鱼、带鱼、鲢鱼、海参、鳟鱼、鲶鱼、鹅蛋。

果品:桃、杏、大枣、荔枝、木瓜、石榴、桂圆、金橘、杨梅、柠檬(微)、山楂、开心果、槟榔、核桃、松子仁。饮料:白酒、啤酒、红酒、黄酒、咖啡、米酒、红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月季花茶、莲花茶。

●平性食物谷类:大米、玉米、燕麦、青稞。豆类:芝麻、豌豆、赤小豆、黑豆、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调味品:白糖、冰糖(微凉)、味精、花生油、豆油、麻油、菜油。蔬菜:大白菜、土豆、萝卜(微凉)、胡萝卜、山药、葫芦包菜、芋头、苦瓜(熟)、香菇、银耳(微凉)、黑木耳(微凉)、茼蒿、芜菁、四季豆、长豇豆、平菇、鸡腿菇、猴头菇、百合、生姜、地瓜。禽蛋:鸽肉、鹅肉、乌骨鸡、鸡蛋、鸽蛋、鹌鹑蛋。鱼肉:猪肉、驴肉、鲫鱼、青鱼、黄花鱼、鲈鱼、白鱼、鲤鱼、乌贼鱼、银鱼、鲳鱼、鲮鱼、沙丁鱼、泥鳅、金枪鱼、鲑鱼、鱼翅、梭鱼、鱿鱼、甲鱼、海蜇、干贝。果品:李子、菠萝、葡萄、莲子、花生、山楂、板栗、椰子肉、菠萝蜜、橄榄、胡桃、梅子、葵花子、榛子、白果、芡实、腰果、南瓜子、西瓜子仁、沙枣、杏仁。饮料:牛奶(微凉)、酸奶、豆浆、千日红茶、桃花茶。

●凉性食物谷类: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米。豆类:绿豆、豆浆、豆腐、豆腐皮、腐竹。蔬菜:西红柿(微凉)、茄子、冬瓜、白萝卜(生)、芹菜、生菜、油菜、菠菜、黄花菜、莴苣、莴笋、苋菜、花椰菜、芦蒿、茭白、枸杞头、竹笋(微寒)、青芦笋、丝瓜、裙带菜、西蓝花、佛手瓜、蘑菇、金针菇。禽蛋:鸭肉。鱼肉:蛙肉、兔肉、水牛肉、鲍鱼。果品:梨、枇杷、橙子、山竹、草莓、芒果、苹果、橘子、芦柑、火龙果、菱角、罗汉果。饮料:绿茶、菊花茶、槐花茶、蜂蜜、蜂王浆、椰子浆、马奶、木槿花茶、百合花茶。

●寒性食物调味品:食盐、面酱、酱油。蔬菜:海带、紫菜、藕(生)、苦瓜、荸荠、黄豆芽、绿豆芽、空心菜、粉丝、地耳、木耳菜、莼菜、芦荟、草菇。禽蛋:鸭蛋(微寒)、松花蛋。鱼肉:螃蟹、蛤、牡蛎、黑鱼、章鱼、蚌、蚬、田螺(大寒)、蛏子、泥螺、蜗牛、螺蛳。果品:香蕉、西瓜、甜瓜(香瓜)、柚子、哈密瓜、猕猴桃、甘蔗、柿子、柿饼、杨桃、桑葚、无花果。饮料:人参叶茶、苦丁茶、栀子花茶、金银花茶。(2)不同补益作用的食物

●补气食物谷类:粳米。豆类:黄豆、蚕豆、豇豆、扁豆。蔬菜:山药、莲子、芡实、菱角、蘑菇、猴头菇、红薯。果品:栗子。鱼肉:泥鳅、鲫鱼、青鱼、羊心、羊肾、羊肉、羊肚、猪腰、猪肉。禽蛋:鹌鹑、鹅肉、鸽蛋、鸽肉。

●补血食物蔬菜:胡萝卜、菠菜、藕。果品:龙眼肉、荔枝、花生禽蛋:鸡肝、兔肝、麻雀蛋、鹌鹑蛋、鸡蛋。鱼肉:羊肝、牛肝、牛蹄筋、牛骨髓、猪肝、猪心、乌贼鱼、鳝鱼。

●补阳食物谷类:糯米。调味品:葱。蔬菜:盖菜、刀豆、韭菜。果品:核桃仁。鱼肉:黄牛肉、黄狗肾、狗脊、麻雀肉、虾、海参。

●补阴食物谷类:小麦。豆类:豆腐、豆浆、黑大豆。蔬菜:百合。果品:柿子、松子、香蕉、梨、甘蔗。鱼肉:蚌肉、鳖肉、兔肉、猪肺、猪骨髓、猪脑。禽蛋:鸭蛋。乳品:牛乳、羊奶。食物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分类介绍了30种果实,62种蔬菜,28种谷类,55种动物食品。道教膳食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强调“同气相求”和“扶阳补气”两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