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10576400 注册 / 登录 欢迎访问中医药传承网!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典故医史

让孩子玩乐陀去

发布时间:2021-06-09 08:58:55

自从豫章城因洪灾闹疫痢,万贵生到杏林园请教董奉用藜蒿汤治愈之后,万氏医馆一时名声大振。原先只是平民百姓找万医师看病疗疾,现在连官府衙门官员及家眷闹个小病小痛的,也要找万医生看才放心。这一年,豫章郡王太守的公子病了,经医官诊疗之后,时好时坏,反复无常,离不开药罐。一个小孩子家天天吃药,哪里受得了。孩子啼哭,大人心里痛苦,众医官诚惶诚恐。这时一位师爷向太守建议是不是请万氏医馆的万贵生来看一看,说上回洪灾后全城闹疫痢就是万医生一副汤药给治愈了。于是万医生被请到了郡王府为公子看病。见到骨瘦如柴的公子,万医生心中一惊,他认真诊断之后,又索要了众医官之前开的药方,万医官的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假如万氏开错了药方误了公子的病,那可吃罪不起,轻则革职、挨板子、下大狱,重则以通敌谋反论处,杀头甚至株连九族。太守待万医生看完病,急忙问:“万先生,情况如何?”

万医生回答:“公子的病证众医官都看准了,药也用对了。”

“那为什么总是时好时坏,没有断根呢?”太守追问道。

万医生说:“大人稍安毋躁,公子常闹肚子,伴有盗汗、咳喘,经常喝药,苦涩不堪,以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虚气亏。我先开两天的药让公子喝着,两天后我再来。”万贵生出了郡王府也被吓出一身冷汗,要治好这公子的病,自己也不敢打包票。为了保险起见,他一回到医馆便立即备马赶往柴桑。他要去请教董奉,以保万全。到了杏林园见到董奉,老朋友自是非常高兴。万贵生将太守公子生病及诊疗的情况和盘托出之后,董奉便说:“这孩子的病看准了,药也用对了,还是经常复发,时好时坏,关键是康复调养上出了问题。如果不增强体质,病证虽然暂时消除了,但一遇风吹草动,寒邪犯体则又会生病,关键在固本培元。”

“是这个道理啊!但我还是怕处置不当,万一有个闪失,怪罪下来那可担当不起啊!能否劳您大驾,亲自去一趟?”万医师心中还是不太踏实。“没有这个必要,你自己就能解决,我去不去对于治病的效果是一个样的,我去了反而会有损你的声誉。这样吧,公子的病根在脾胃虚弱,待吃药病情好转之后,我建议你用食疗的方法调理其脾胃二气,培补元气,用红枣、莲子肉、薏苡仁三样东西研磨成粉,熬成糊,香甜可口,孩子一定喜欢吃。”“好,我这就回去办。”万医师急着就要往回赶。“慢着。”董奉转身拿出两个硬木疙瘩、两根小鞭子交给万贵生,说道:“等孩子病好些后,就让他玩乐陀。”万贵生接过小鞭与乐陀(即陀螺),沉思了一下便心领神会了,心中笃定,便说:“董兄,那我就在您这喝两盅再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太守公子的病体完全康复了,生龙活虎,天天乐此不疲地玩着他的“乐陀”。

故事链接动静相宜濡养身心

这个故事里,董奉用一个小小的乐陀,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大道理。玩乐陀是儿童的游戏,又是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乐陀一般上面着有颜色,旋转起来赏心悦目,仿佛是具有生命的小精灵,深受儿童喜爱。乐陀旋转的能量完全受制于娱乐者挥鞭抽动的作用,乐陀的启动与着地的平衡、扬鞭抽打的力度和角度,以及乐陀旋转的姿势、快慢和持续旋转的时间有关。在游戏的过程中,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多、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乐陀持续旋转的时间越长。游戏者从中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会有成功的满足感。这对于游戏者是一种良性的心理刺激。同时,挥鞭抽打乐陀几乎是全身运动,扬鞭抽打、脚步移动、眼睛盯着,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肌力和关节的灵活性,可锻炼心肺功能,同时对改善消化功能和大脑功能都大有益处。从养生的角度讲,动与静不是绝对的而是对立统一的,值得注意的是要动静相宜。一味地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并绝对化则有失偏颇。殊不知,“生命还在于静养”。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动”与“静”的变化。人们常说的“劳逸结合”就是“动”与“静”相结合。老子提出的“无为寡欲”也是养生之道,其内涵是从陶冶性情的角度提倡薄名利、去私欲、顺自然,心情平和宁静方能养生。从人的生理活动上来认识“静”,即为人的躯体进入休养、静养与休闲的状态之中。累了要休息,困了要睡觉,这是生理机制,是生命规律。若“静”得不够,休息得不足,机体没能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就会头昏脑涨,心烦意乱,神疲乏力,身心不安,时间长了就会百病丛生。相反,“静”过了头,睡得太多,闲得无聊,则会耗散真气,人就萎靡不振。就像一架自行车,长时间不骑,链条会生锈,轮胎会泄气。“动”亦如此,动要适度,要讲科学,过度运动有损健康。许多运动员由于动得过度,退役后都是病魔缠身。因为长期的剧烈运动破坏了生命节律,加速了身体器官的损耗与退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什么时间动,动多长时间都应根据季节变化规律、体质和体能状态而定。一般来讲,晨练不能过于激烈,运动量不能太大,步行、做操、练太极拳等舒张筋骨便可。特别是不能空腹运动,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导致大脑血糖、血氧供应不足,易造成头昏摔跤等各种意外发生。就中老年人的运动项目选择而言,步行是一种较好的运动方式,“百练不如一走”。足底有诸多穴位,为六经之根,有人体各脏腑的功能反射区,步行可达到全身锻炼的目的,且不受场地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简便易行,安全有效。